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资讯 > 正文

“中特估”带来板块大变化 上半年大行领涨银行股

2023-07-02 21:45:23 第一财经

A股上半年收官,银行股表现在分化中呈现出新的特点。

回顾来看,在“中特估”行情催化下,今年上半年多家国有大行股价取得20%以上涨幅,共计10家上市银行涨逾10%,板块整体涨幅在32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位。虽然分化趋势仍在,但相比去年同期,市场最青睐的个股出现较大变化,“主角”由城农商行逐渐转向国有大行、股份行等。而从机构调研情况来看,长三角区域银行依然是关注度最高的银行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截至上半年末,银行板块总市值重回9万亿元以上,较去年末增加约5325亿元。展望下半年,机构对银行股预期普遍乐观,主要逻辑在于业绩企稳回升,估值仍处低位。尤其部分股份行和区域中小银行修复空间较大。

不过,也有分析师提示,当前环境下,银行业中长期经营挑战仍然不小,分化趋势还会延续。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强调,个人按揭贷款提前偿还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数年,银行业尤其按揭占比较高的银行,依然需要采取策略应对息差进一步下行。

从区域性银行到国有大行领涨

上半年,中证银行指数累计跌2.14%,同期上证指数涨了3.65%。在32个申万一级行业中,银行业排在第16位。

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,相比前两年部分区域银行动辄30%甚至40%以上的区间涨幅,今年上半年,银行个股最高涨幅不足25%,且领涨“主角”有了明显变化。

“中特估”概念上半年助推银行业尤其国有大行迎来一波久违的大涨行情,虽然进入5月以后有所回落,但在全行业中依然领先。截至6月30日收盘,中国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农业银行今年以来分别累计涨23.73%、22.36%、21.31%,加上中信银行涨20.08%,共计4家上市银行涨幅超过20%。另外还有6家银行涨幅在10%以上,其中有2家为国有大行(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),2家为股份行(华夏银行、民生银行)。

而回顾去年同期,共有5家上市银行涨幅在20%以上,分别是成都银行(43.61%)、兰州银行(自上市首日算起,37.82%)、江苏银行(29.76%)、江阴银行(22.94%)、南京银行(21.25%)。加上常熟银行、杭州银行、张家港行,涨幅在10%以上的8家上市银行普遍为区域性银行。

虽然领涨个股发生变化,但分化趋势依然存在。42家上市银行中,今年上半年仅20只个股涨幅为正,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;半数累跌的银行中,兰州银行、宁波银行、成都银行、南京银行跌幅排前,与去年同期表现形成鲜明对比。

市值方面,上半年板块总市值重回9万亿元以上,截至6月30日为9.31万亿元,较年初增加约5325亿元,主要贡献来自体量较大的国有大行,其中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总市值增量均在1500亿元以上。

不过,二级市场的表现并未完全反映基本面的变化。从去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,区域性银行依然是盈利两位数增长的主力,国有大行和多数股份行营收、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。

而从机构调研情况来看,地方中小银行依然是最受关注的标的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机构调研家数最多的前5家银行分别是常熟银行、苏州银行、宁波银行、瑞丰银行、杭州银行。尤其从估值角度,机构普遍依然“偏爱”优质中小银行。

上半年,除国有大行外的多数上市银行估值出现下滑。截至6月30日收盘,A股市净率(PB)在1倍以上的银行仅宁波银行一家,民生银行、华夏银行继续以0.3倍左右的市净率垫底。与去年年末相比,仅13家上市银行估值回升,其余29家上市银行市净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行。

基本面和估值修复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机构看好银行股的主要逻辑,民生证券研报认为,部分股份行估值从2021年的3倍左右缩窄至如今的1倍左右,已经相当于大行估值倍数。有分析人士认为,这也意味着,随着业绩压力逐渐释放,优质股份行、城农商行的估值修复空间更大。

下半年关注点有哪些

对于银行股接下来的表现,主流观点主要集中在“中特估”和基本面,其中影响后者的几个关键因素依然是净息差、不良率、信贷需求等,宏观经济复苏的节奏尤为重要。基于两大逻辑,国有大行和优质区域性银行是机构普遍唱多的方向。

今年上半年,降息潮给了市场更多乐观预期,加上国有大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,机构普遍认为,银行信贷需求和净息差都将在下半年边际改善。

民生证券研报指出,降息往往是经济预期扭转的开始。此外,贷款端重定价压力主要在上半年消化,贷款收益率有望企稳;存款挂牌价调降,有利于负债成本下降,目前上市银行存款付息率均值在1.87%,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。

一季度,银行业净息差一度降至1.74%的低点。安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李双预测,这一数据或在今年底明年初触底。民生证券预测,银行业业绩增速将在今年上半年左右企稳筑底。

净息差收窄的另一个助推因素在于信贷需求回暖,过去政策主导的信贷投放超预期增加,也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新发放贷款利率。华西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刘志平认为,展望下半年,如果信贷需求进一步提升,新发放贷款利率将企稳回升。

“信用总量不用担心,结构性矛盾在房地产(居民端),而当前在基建扩张、央国企加杠杆的基础上,国有大行信贷增速明显超过中小银行,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国有大行业绩形成‘以量补价’的逻辑支撑。”在信贷需求方面,李双认为,当前值得关注的仍是结构性矛盾。

考虑到人口下降,加上地产及基建时代或已经结束,廖志明提示,银行业中长期经营的挑战仍不小。他特别提到,个人按揭贷款提前偿还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数年,对于按揭占比较高的银行来说影响更大。“预计未来几年,商业银行净息差将降到1.5%左右。”他分析指出。

虽然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呈好转趋势,但房地产和城投是机构普遍提到的信用风险点。李双认为,国有大行在这两大领域敞口占比相对偏低,或许也是更受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原因。从盈利角度而言,廖志明则指出,预计未来银行经营分化仍将延续,优质城商行和股份行更值得关注。

从5月以来机构热衷于调研的几家长三角地区城农商行来看,各家银行在加大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的同时,也在促消费背景下加大消费信贷投放,并加强差异化定价,以缓解息差压力。

(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