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资讯 > 正文

16国科学家同楼,不唯论文的评价考核如何接轨国际同行?三问李政道研究所②

2023-08-17 12:57:53 百度新闻

隔一条金科路相望,李政道研究所就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斜对面。这座“工字型”楼栋的建筑面积达5.6万平方米,西北两面是两河交汇之处,围成一道小河湾。

今年,在浦东新区支持下,这个清水绿树的“李所湾”开辟成了新地标:滨河景观步道,上下双层平台。从所内望去,仿佛大小圆环相套,好似八大行星连珠。各路学者喝着咖啡、品着茶饮,交流碰撞、头脑风暴。


(资料图片)

河湾里的李所。(资料照片)

世界级研究机构讲求“环境”,不仅是体制机制等软环境,也包括生态宜居的真环境。要知道,在李政道学界影响力以及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招引下,全所汇聚100余位科学家,来自六大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,外籍科研人员占比约40%。整个研究所,从评价到考核,犹如软硬件接轨国际的“环境保护区”,形成高水平基础研究的“生态圈”与“氛围感”。

李政道先生青年时代讲课照片

【引才:走国际化,本土调适】

事实上,李政道研究所的缘起就是国际化、开放性。2014年12月,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致信党和国家领导人,提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一个类似丹麦“玻尔研究所”的世界顶级科研机构,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,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,并历练一批属于中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,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。

2016年11月28日,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大正式成立,最初位于闵行校区的李政道图书馆4楼;2018年4月7日,年过九旬的李政道先生受聘为李所名誉所长;标志性的李所实验楼选址张江,也在同年启动建设;2020年元月,他亲笔书写“纳八方俊才,究宇宙奥秘”赠予全所,次年12月3日大楼建成投用。

高研院7号楼“专家楼”前

有意思的是,许多人并不知道,李所的“非工作区”尤其是“专家楼”,坐落在“上海光源”隔壁的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,两个院子还有一道门打通。在此安家落户的卢卡(luca visinelli),从意大利举家乔迁,入住7号楼的全装修套间。这位物理学家日常通勤便捷,从张衡路429号的高研院,到盛荣路520号的所址,相距不到5公里,行车不过十分钟出头。中午,就在挂着李政道多幅科艺结合画作的食堂,用筷子吃中国盒餐。

专家公寓内

与慕名而来的不少海外科学家一样,卢卡的国际研究经历丰富,先后就职于欧洲地中海气候变化中心、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、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以及意大利弗拉斯卡蒂国家实验室。如今,他选择中国,受聘为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、李所的李政道学者。

公寓房型

走进拎包入住、通透敞亮的公寓之家,卢卡和家小各有书房、厨房、卧房等,居住条件与国外没有什么差异感。园区里,可与海内外师生分享智慧教室、报告厅、宣讲厅、阅览室、咖啡吧,还有位于地下室运动空间内的乒乓室、瑜伽房、器械训练厅,更有篮球场、羽毛球场等。

独立厨卫

为让国际学者完成本土调适,心无旁骛在沪从研,单位为他们子女入学甚至配偶工作提供解决方案。俄罗斯籍的李政道学者瓦迪姆(vadim grinenko),去年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固态与材料物理研究所来到李所工作。其夫人身为科研人员,也在这里找到了心仪的工作。

作为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党总支书记、张江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,赵昕告诉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,即使在2022上半年的特殊时期,也没有一位海外学者离华回国,“今年甚至多达10个国家的师生们在上海过了一个中国年。”

许金祥(右一)与李数(左一)、刘坤等在一起

【考评:同行认可,不唯论文】

来上海定居快4年,最令马来西亚籍李政道学者kim siang khaw(许金祥)自豪的,至少有两件事。其一,他的妻子就在张江药企工作,两人2021年在沪生了儿子,今年已经带娃去豫园看灯了;其二,去年底,不到40岁的他获得了上海交大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立项,项目经费400万元。

特区计划证书

在李所实验楼北楼669室,许金祥玻璃橱柜里就有这张证书,上面说:“kim siang khaw:您申报的项目《基于上海shine(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)装置加速器电子的缪子源研究》获准立项,特发此证。”为了追索“缪子(μ)”这一基本粒子之源,他从京都大学、东京大学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到华盛顿大学,分别完成了“本硕博”学业以及博士后工作。在他眼中,这一特区计划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力度与国际同处领先水平,“在经费方面没有什么压力。”

许金祥测量缪子活动

“你摊开手掌,平均每秒钟都有1个缪子穿过;如果坐上飞机,那么在万米高空中就会有大约20个缪子穿过。”手持一块小小“电路板”,他告诉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,缪子与电子是亲兄弟,比电子重约200倍,它是高能宇宙射线轰击地球大气后的产物,得益于超强的穿透力以及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,可以跨越数十公里的大气层直达地表,但它们不稳定,会衰变成电子。国际上,他长期参与美国费米实验室的缪子反常磁矩实验,其结果证明缪子的行为和标准模型理论的预言并不相符。

为什么有了电子还需要缪子?与暗物质一样,难道缪子存不存在,对这个世界没啥影响?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可说是“设问制”,必须提出相当重大的科学问题,接受院士评审,真正值得去做。既然立项资助,必有评价考核,但许金祥面临的考评,可不是“数文章、算绩效”的常规套路。

李政道研究所一角

上海交大科研院院长曾小勤透露,特区计划一次支持至少5年,到时还可滚动支持。不求发表论文多少,只要年底提交进展报告,甚至不需中期考核。而且,在资金分配上,过去“买油盐的钱不能买酱醋”,现在自主调配,灵活性高。

当然,不用发论文,不等于不发论文。对于学者个人,考核期被拉长到6年,3年有一考核,最终决定能否转入晋升通道。国际化的李所也最看重国际同行评价,一篇高质量的国际论文代表作揭示出“设问”的谜底,足以压倒多篇过程性论文。

“深研究、大研究的心态完全不一样,打法也不一样,根本不必拉课题、讨经费,更不是为了赚钱、营生。”赵昕坦言,在科研机制和科研文化的变化中、影响下,自主培养出有能力、有情怀、有格局的科学家,内化为“天问”精神,冲着真科学而去。

本文作者:徐瑞哲

题图来源:李政道研究所